2020年10月以来,国家强力开展“断卡行动”,围绕电信诈骗产业离不开的电话卡、银行卡开展整治,有效遏制了“两卡”乱开多开的势头,增加了电信诈骗实施的成本。11月30日,晋城市公安局向社会发布信息,再次集中惩戒一批“两卡”违法失信人员。那么,伴随全省多地警方持续加大“断卡行动”打击力度,不法分子尽管有所“收敛”,但为何还是有市民屡屡接到诈骗电话呢?
近日,警方反诈部门针对广大市民的疑问,对最新的电信诈骗技术手段进行了揭秘。想必大家看了这些“脑洞大开”的歪招,都会生出一声叹息:不法分子有这么好的头脑,怎么用来想办法干诈骗了呢?
1.呼叫转移防封号。在电信诈骗中,不法分子为了不断物色“猎物”,自然少不了使用某个号码不停对外拨打电话。但随着频繁“海量式”拨出电话,此号码很快便会面临“封号”处理。为此,他们便会用“呼叫转移防封”的软件,逃避打击。
此操作原理为,每部手机都有“呼叫转移”功能。大家可以通过简单的设置,把本来呼叫到这部设备上的电话转移到指定号码,用那个号码所属的设备来接听。基于此原理,骗子使用“呼叫转移防封”的软件,将诈骗的号码进行设置。比如,骗子如果想用自己的手机(比如号码是A)给他想骗的人打电话(比如号码分别为B、C、D……),那么他就可以通过相关软件,将自己的号码A分别呼叫转移至B、C、D这些手机号上。然后,骗子便可以用A号码打给A,就可以成功联系到B、C、D……而在运营商的技术策略来看,这个就是一个自己给自己打电话的傻小子。
根据警方掌握的情况,在“呼叫转移防封”软件的技术支持下,不法分子可以通过设置,开通自动拨打的模式。比如,设置“每隔20秒自动拨打”。
2.回拨电话模式。这个模式的原理一说,大家就会懂。那就是,如果我们频繁拨打电话,会被运营商认定为高频呼叫,但是如果我只是接电话,运营商可能就会认为这是一个整天被骚扰的可怜人,是不会对你的号码实施封禁的。基于这个思路,不法分子便开发了一种同时呼叫双方,再将双方的语音接通。
这个技术其实挺有用,平时大家用的挪车软件,就是使用的这个技术。你点击某些一键挪车的软件,软件便会同时给你和挡住你车的车主打电话,接通后让你俩直接沟通。这样子就可以保证双方的号码隐私,不至于出现不挪车就频繁打电话或者骚扰的情况。但是,这个技术被骗子或者恶意营销的人用了,他们不但可以成功诈骗或者骚扰到我们,还可以确保自己的号码不被封。
3.AXB模式防封。此种手段基于“亲情号”的基础建立。比如,如果骗子短时间内给不同的电话号码打电话,肯定会触发运营商的封控手段,但是如果他短时间内只给一个号码打电话,则可能会被运营商认定为关系亲密的爱人、父子、男女朋友等,不会封控。为此,“AXB”的操作模式便被发明了。
我们可以把“A”看做是骗子的电话号码,把“B”看做是骗子想拨打的电话号码,把X看做是防封软件开发商的号码。
在具体操作时,不法分子会使用相关软件,用A号码始终只拨打X号码,而X号码则会被设置为自动转接被呼叫号码,被转接到B、C、D等号码。这样他们的电话号码被封的概率就大大降低了。
如果说,第一种“呼叫转移防封模式”是把手机自带的呼叫转移功能给自动化了。第二种模式显然更加“隐蔽”,此方式要解决很多问题,拨打效率也要更多。比如如何保证这个中间号不被封掉,如何保证大批量呼叫同时进行。因此,这种模式会收取额外的线路资费。
链接
何为“断卡行动”?
2020年10月10日,国务院召开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部际联席会,决定自10月10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断卡行动”。所谓“断卡”,断掉的有两种卡。第一,手机卡。既包括我们平时所用的三大运营商的手机卡,也包括虚拟运营商的电话卡,同时还包括物联网卡。第二,银行卡。既包括个人银行卡,也包括对公账户及结算卡,同时还包括非银行支付机构账户,即我们平时所说的微信、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
警方介绍,凡是经公安机关认定的非法出租、出借、出售、购买个人银行账户、企业对公账户的单位或个人,公安机关将联合人民银行对相关人员实施惩戒措施。
首先,信用惩戒。中国人民银行将相关信息录入金融信用基础数据库,违法违规记录到个人征信报告,将在一定时间内影响相关人员的贷款和信用卡申请。其次,限制业务。5年内暂停相关单位和个人银行账户非柜面业务,支付账户所有业务。也就是说,相关单位和个人5年内不能使用银行卡在ATM存取款、不能使用网银、手机银行转账,不能刷卡购物,不能通过购物网站快捷支付。
此外,便是严管账户。银行和支付机构5年内不得为相关单位和个人新开账户。惩戒期满申请开户的,银行和支付机构将加大审核力度。作为“杀手锏”,法律处分不得不提。非法买卖个人银行账户和企业对公账户,除受到上述惩戒外,还可能涉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的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妨害信用卡管理罪、买卖国家机关证件罪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甚至构成诈骗罪,可能给个人带来牢狱之灾。
来源:山西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