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以来,山西省区域性强降雨偏多,引发的洪涝、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风险较大,救灾形势严峻。
省政府安委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我省极端天气造成的灾害增多,已发生多次局地暴雨引发的洪灾,洪水发生之早、次数之多为近年少见。省政府要求,各地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救大灾,采取多项措施力保安全度汛,实现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备汛防汛工作有序进行。
连日来,记者走访多个部门,实地了解我省防汛备战情况。目前,本着“不漏一处风险,不留一处隐患”的目标,山西全面进入防汛“主战场”。
新建、改造易积水点 预防城市内涝
7月17日7时许,太原市市政公共设施管理处第一道排养护管理所防汛人员郗慧明,来到太原市尖草坪区恒大名都小区的名都路口。
“进入汛期以来,防汛人员每天早早就到各个所辖区域巡查、值守,发现积水,立即进行处理。你看,刚刚这里下了十几分钟的大雨,但几乎没有积水。”郗慧明说,今年5月,养护管理所对此路段进行了改造,新建了80多米雨水管道,道路两侧也新修了120米长的排水边沟,修建了15米长的横截沟。“如今,下雨再也不用担心出现积水问题了。”一早上,郗慧明一个路口一个路口仔细查看。
记者现场看到,干净整洁的马路上,几乎看不到积水,行人和车辆各行其道,丝毫没有影响市民出行。马路边,新修的排水边沟整齐有序,在雨水的冲洗下,显得格外耀眼。白色斑马线上,15米长的横截沟,早已将雨水全部“揽”入地下,尽管雨一直下着,路面基本看不到积水现象。
太原市城乡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7月7日晚,太原市出现了短时强降雨,局部地区10分钟降雨量达11毫米,导致部分路段出现积水现象,如南中环街与坞城路交汇处,影响市民出行。但随着雨势渐渐减弱,雨水会通过城市管网慢慢消退,表明城市排水管道是畅通的,市民不必过分担心,不会发生城市内涝。
记者了解到,针对南中环街坞城南路口积水问题,相关部门已在坞城南路晋阳街交叉口北侧增设雨水提升泵站一座,泵站主体土建工作完毕;水泵等设备已开始安装调试工作,预计7月20日完工。管道铺设工作已完毕,完成管道工程约430米,目前已恢复粗粒式沥青混凝土路面。
据悉,今年太原市共确定17项易积水点改造项目,其中:滨河东路祥云桥下积水点、南中环街平阳路口积水点、府东街东延铁道桥下积水点、迎春街铁道桥下积水点、大东关街铁道桥下积水点、康乐街泵站进水管节点、三王泵站扩容改造、胜利街东延铁道桥下积水点、许坦东街东中环口积水点、大同路赵庄积水点、恒山路太钢东门积水点、兴华街污水管线改造工程12个项目已全部完工,其余5个项目正在紧张施工中。
制定多项应急预案 24小时监控
7月9日,太原市对2020年防汛应急预案进行琢磨推演。“我们从模拟监测预警、会商研判、应急响应、抢险救援、转移安置、舆情通报等环节,进行全过程的预案演练。”太原市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桌面推演,理清了应急处置工作流程,对可能发生的防汛应急情况和近期防汛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交流讨论。
早在6月初,太原市各部门共同会商今年汛期气象服务工作,并对汛期气象趋势进行了预测。气象部门加大夏季天气监测预报预警工作、加强信息共享,应急管理部门针对极端天气下的应急救援工作展开部署,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目前,太原市防汛各部门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带班制度,加强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形成防汛工作的强大合力。
太原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副指挥长、市应急管理局局长刘剑明表示,太原进入防汛关键期,气象等部门紧盯风险隐患,细化预案措施,压实防汛责任,确保安全度汛。及时掌握本行业和所辖范围的汛情、险情及灾情情况,在应对处置的同时及时向市防指报送地区和各部门的各类防汛信息,为科学分析研判汛情和抢险救援提供科学信息。对责任不落实、工作不到位、组织不力而造成严重后果的,将严肃追责问责。
针对预防城市内涝,太原市城乡管理局也制定了防汛预案,采取雨前响应、雨中应急、雨后处置全天候、全方位应对策略。
下雨前,防汛抢险人员接到预警,在易积水路段、在建工地、水厂、燃气站等重点区域24小时值守,实时监控、全过程监管。下小雨时,防汛人员30分钟内到岗。下中雨和大雨(暴雨)时,防汛人员15分钟内到岗,及时了解易积水地段、泵站、缓洪池闸门等关键部位的运行情况。若发生12小时内降水量15毫米以上或24小时内降水量25毫米以上的大雨和暴雨降雨过程,相关负责人统一指挥,统一调度,实现防汛抢险人员、设备、机械、材料、物资整体联动。雨后,相关部门对井具堵塞、管网淤堵、路面下沉、塌陷等城市各类设施病害和安全隐患展开全面排查和重点维护。
此外,太原市580名数字城管中心信息采集员一直坚守在各自的网格区域,延长巡查时间,密切关注雨情隐患,及时发现疾雨阵风引发的大面积积水、道路塌坑及行道树倒伏等突发事件,采集上报,并受理派单到责任单位部门协调排除险情隐患,保障城市稳定运行。
接到预警信息
重点行业要立即停产撤人
日前,太原市晋源东区雨水泵站完成试车,投运进入倒计时,该雨水泵站与位于太原火车站东面的调蓄池共同形成两大防洪排涝设施。
为防范城市内涝,增强城区内河道泄洪能力,太原市应急管理局组织各部门对太原市胜利街东延、府东街东延泵站的进水管网进行改造,提高收水能力。“按照相关环保要求,提前对所有泵站排水投加水处理药剂,确保入汾河水质达标。”太原市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做好即有泵站有效运营的前提下,今年太原市又新建了三王泵站临时泵站,增加抽水量到5000方/小时提升量,并对冶峪泵站、城南退水渠泵站进行了双电源改造,确保暴雨天道路积水快速清除,保障城市道路交通畅通和城市安全。
汛期以来,太原市加大对矿山采空区、地表塌陷区域周边防排洪设施的排查和维护力度,严防地下矿山安全风险;加强尾矿库防排洪系统和监测监控系统检查,确保排洪畅通,监测有效,要求矿山、危险化学品、道路和水上交通、建筑施工、电力、水利等重点行业领域各类企业,一旦接到相关等级预报预警信息,立即停产撤人。
太原市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防汛责任制,加强防汛应急抢险队伍建设和防汛抢险器械物资储备,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各类防洪预案,加强监测、预报、预警和汛期带班值守工作。
目前,各级防汛机构已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建立了市级抢险队伍5支、1430人,县区级抢险队伍52支、5336人。全市储备了价值3000余万元的帐篷、编织袋、铅丝、照明设备以及铁锹、救生衣等防汛抢险物资器材。
全省逐级建立灾情统计核查工作
为有效应对汛期突发自然灾害,最大限度降低灾害损失,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7月13日,省应急管理厅下发通知,明确各级做好灾情统计核查工作,并要求全省逐级建立健全灾情统计、报告、核查制度。灾害发生初期,调查了解并报送受灾地区总体情况和重点情况;灾害基本稳定或重特大灾害应急救援期结束后,采用全面调查方式,对受灾地区进行逐一调查并核定灾情数据。
各地要逐级建立灾情核查评估制度,根据灾情严重程度分级负责,派出现场核查工作组。待灾害过程稳定和结束后,县级应急管理部门应立即组织人员,依托乡镇(街道)政府(办)和村(居)委会,现场核查本行政区域内人员受灾、民房倒损、农作物受灾等情况和各项经济损失,摸清底数,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灾情核查工作。
此外,各级要密切关注雨情、水情、汛情、灾情,及时发布灾害预警信息,各级灾害信息员保持通讯畅通,及时、准确、规范统计上报灾情。灾情发生后,及时启动救灾应急响应,动员各方力量,支持受灾地区抗灾救灾。
“目前,我们已储备了充足的帐篷、棉衣被、折叠床等救灾物资。一旦发生灾情,灾区应急管理部门将快速掌握灾情、评估需安置人数,紧急调配所需物资。”省应急管理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一旦发生灾情,还将指导受灾地区稳妥转移安置受灾群众,确保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病能及时就医、有临时安全住所,帮助他们重建家园。
与此同时,我省各地也全力以赴紧急防汛。大同市结合地质灾害隐患分布情况,划分5个地质灾害防治区:大同煤田崩塌、地面塌陷区;平城区地裂缝区;阳高县西北崩塌、泥石流区等。临汾市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协同联动机制,及时掌握辖区汛期天气变化,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带班、24小时值班和信息报告制度,一旦发生涉及生产安全的突发事件和事故险情,全力做好抢先救援等各项工作,严防发生次生灾害。晋城市严格落实属地责任,确保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防汛抗旱责任制落实到位,并对地质灾害易发区监测监控,避免因强降雨导致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发生等。
相关链接:防汛小知识
1.暴雨来临之前,相关部门会向社会发布预警信号,由弱到强将暴雨预警信号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2.雷雨天气行人外出,应就近寻找安全处躲藏。在空旷场地,不要使用带有金属杆的物体,不要拨打手机、接听电话。雨中避开灯杆、电线杆等有可能连电的物体。
3.下雨时,尽量减少外出,必须外出时建议乘坐公交车,并注意路况信息,避开积水和交通不畅地区,远离有漩涡的地方。尽量避开灯杆、电线杆、变压器、电力线、铁栏杆及附近的树木等有可能连电的物体,以防触电。
4.司机遇到立交桥积水,切忌冒险涉水,水深未知路段应下车探索或绕行。车辆误入深积水区,应低档行驶,过水后,要留意制动性能是否有效。涉水时要在绝对把握安全的前提下,打开大灯和双闪灯,在进入漫水区前,要注意与前面车辆保持较大车距,以防涌浪及带起的水花进入发动机,造成车辆熄火。
5.出行遇到山体滑坡,避灾场地应选择在一滑坡两侧边界外围,千万不要选择在滑坡的上坡和下坡。朝垂直于滚石前进的方向跑,切记不要朝着滑坡方向跑,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离居住处越近越好,交通、水、电越方便越好,同时听从统一安排。
6.当遇到泥石流时,千万不要上树躲避,也不要停留在陡坡土层较厚的低凹处,或躲在滚石或乱石堆后。一定要设法从房屋里跑出来,到开阔地带,尽可能防止被埋压。
来源:山西晚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