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倒逼转型生产方式积极改变
4月11日,位于太原市清徐县的港源焦化有限公司,主动关停了运行20年的焦炉,以实际行动支持高质量发展。太原港源焦化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是一家集洗煤、炼焦、发电、冶金和化工为一体的民营企业。20年来,公司规模不断发展壮大,也先后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污染治理,但由于生产工艺落后加之管理粗放,给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此次关停是港源焦化公司主动作为,履行企业责任的重要举措,也是我省全面推进焦化产业绿色发展,向结构开刀,迈出高质量发展中的动人一幕。
我省作为资源能源大省,长期以来形成了以煤、焦、冶、电等能源原材料生产为主的经济格局,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炭、运输结构偏公路、用地结构不合理的结构性污染矛盾十分突出。今年,我省出台了《关于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靶向精准,全面释放“绿色驱动力”,见筋见骨地推动全省产业、能源、运输、用地“四大结构”优化调整取得实质性突破。
港源焦化公司所在的清徐县是太原市传统工业大县。改革开放以来,焦炭、钢铁、洗煤、暖气片、金属镁等传统产业成为当地支柱产业,其中,焦化、洗煤等传统产业占工业增加值的60%以上。资源型产业占主导,倚重化、初级化、刚性化的产业结构,给环境带来极大压力。为防治环境污染,近年来,清徐县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聚焦工业、扬尘及水环境污染治理及人居环境改善、重点行业整治,坚持问题导向、靶向攻坚,“新账”“旧账”一起算,“补考”“赶考”一起抓,努力探索出资源型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的新路子,让绿色成为发展的底色。为此,由当地生态环境部门牵头,多部门联动,对66个非法涉煤企业和堆煤场、50个土小企业予以强制取缔和拆除;采取“两断三清”政策,对不具备治理条件的299家“散乱污”企业予以关停取缔。
当前,清徐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积极变化。生态环保倒逼产业转型见到实效,绿色经济快速发展,雾霾天数持续下降,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积极的变化。
企业主动作为 带来生态福利
和港源焦化公司一样,不少企业已经意识到环保对于企业自身发展的积极推动力,纷纷主动作为。
山西众德天和管业科技有限公司是晋中市一家玛钢生产企业,成立于2016年9月,总占地面积8万平方米,公司成立之初就积极上马了先进环保设备,实行生产全过程污染控制,在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力争达到国内同行业污染物排放最低的目标。
5月25日,在该公司库存车间内,6000个货位的立体仓库陈列着企业生产的不同规格的沟槽管件。生产车间内,线上的工人们有序忙碌着,对模具进行技术整改。该公司生产负责人游凯介绍说:“在电炉上面,我们采用了最先进的龙卷风炉盖除尘,分离粒径可在5微米以下,远高于国家环保要求;造型、冷却、打磨等产生烟尘处全部进行除尘处理;车间物流尽量采用鳞板机、电动台车运输,减少叉车尾气排放量。同时新建沟槽管件项目还用电能替代了传统燃煤冲天炉,采用了全球最先进的丹麦迪砂自动线,每一台电炉加多少料、出多少铁水及出炉温度等均是全自动记录。”
同样,在太谷区鑫卡耐夫水暖器材有限公司记者看到,厂区水管网实现雨污分流,道路宽阔,注重绿化建设。智能化的仓储管理准确跟踪货物流向,节省人力资源成本,提高空间利用。各个生产工序产尘点位均设置除尘设施并做密闭处理,购置先进的除尘、清洗车设备,减少二次扬尘。生产工艺废水有专门的酸废水处理设施,处理后用于厂区洒水。该公司环保专员孙鹏飞告诉记者,公司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环保理念,不断投入环保资金进行提标升级,从源头上尽量消灭污染物,努力成为太谷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拉力,努力为太谷的建设增添活力。
近年来,我省拿出壮士断腕的豪迈与气势,倒逼铸造产业向规范化、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开启了全行业提标升级对标整改行动行业环境的转变,干净整洁自动化的厂区环境给员工和周边居民都带来了生态福利。
纲目并举 打造精准转型环境
坚持生态环保倒逼企业转型,就要加强企业智能改造、绿色改造、技术改造,需要当地政府部门积极引导规范。
据悉,清徐县焦化企业被关停拆除后,将减量置换整合至清徐经济开发区,规划建设世界一流的绿色焦化产业基地,该基地的所有建设项目污染物排放将全部执行超低排放标准,可实现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目前该县经过调整布局,铸铁暖气片企业由最高时期的50多家缩减至5家,有效激发了企业竞争力和发展活力,还加大了钢铁、焦化企业污染治理力度,该县钢铁、焦化企业主要污染物稳定达到特别排放限值,县域内整体污染物排放大幅减少,大幅度削减煤炭洗选产能,百余家独立洗煤企业将在7月底前全部退出清徐。
在此前召开的环保倒逼经济转型会议上提出,要纲目并举,打造靶向清晰、发力精准的产业转型环境。在用地结构上,要发挥“三线一单”区域空间管控作用,优先支持焦化、钢铁等重点产业向资源禀赋好、环境承载力强、大气扩散条件优、铁路运输便利的城镇下风向工业园区转移。优先支持绿色能源、先进制造业、数字产业,以及生物产业、现代物流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入驻高新技术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在产业和能源结构上,要坚持“转型为纲”,重点扶持四个方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数字产业、节能环保等,按照省委龙头化、园区化、集群化发展的要求,支持企业补链延链、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包括文化旅游、有色金属、特色轻工、通航产业等,支持企业特色做特、优势做优;优势传统产业,包括煤炭、钢铁、电力、焦化四大支柱产业,支持企业“上新压旧”“上大压小”“上高压低”“上整压散”,鼓励企业发展“飞地经济”;重大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项目,“铁、公、机、岸、港、网”等重大项目要提前介入、全程服务。
随着“四大结构”优化调整,我省企业将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在山西争当能源革命排头兵的转型机遇下迎来新的春天。
来源:山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