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太谷区范村镇西曲河村旱垣温室园区。
图为榆社县五福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
图为山西中加石膏山冰酒有限公司从加拿大引进的冰葡萄深加工项目。
图为寿阳县中墨重点项目有机旱作功能玉米产业园。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视察时指出:“有机旱作农业是山西农业的一大传统技术特色,要坚持走有机旱作农业发展的路子,完善有机旱作农业技术体系,使有机旱作农业成为我国现代农业的重要品牌。”晋中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以发展有机旱作农业为主线,以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县、示范片、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带动全市农业由粗放向集约、由分散向规模、由传统向现代转型升级。
仲春时节,桃红柳绿,和暖的阳光洒满大地。位于寿阳县朝阳镇胜利村的嘉禾农业——中墨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内,松软的散发着勃勃生机的土地平展展地伸向远方。
“去年秋天,300亩有机旱作高产玉米样板田,亩产(籽粒)达到1092公斤,是普通农户亩产的一倍还多,真正实现了‘吨粮田’”。站在田埂旁,寿阳县嘉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孙海宾自信地介绍。
寿阳县是全省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县,由嘉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实施的7500亩有机旱作高产玉米示范园,在种植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玉米旱作高产种植技术模式,蹚出了一条丘陵山区发展现代农业的新路子。
晋中市旱地面积达370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65%以上,是典型的旱作农业区域。2017年以来,该市把发展有机旱作农业作为带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目标,通过良种良法配套、农艺农机结合等现代农业发展关键技术进行积极试验,助力农业增产增效,引领全市农业走上了现代化的高质量发展新路。
1个省级示范县、12个省级示范片、24个市级示范片,激发农业生产活力
再过一段时间,就到了种植玉米的时节,寿阳县朝阳镇胜利村村民李志杰又开始信心满满地准备春耕备耕。“嘉禾公司提供专家技术指导,提供进口的意大利播种机和美国籽粒收割机,去年又是个丰收年,收获的玉茭子在地头就已经卖了一大部分了。”李志杰一边在地头忙活,一边乐呵呵地说。太阳照在不远处的粉红色的桃花上,折射出一片大好春光。
寿阳县属丘陵山区地貌,十年九旱,是典型的旱作农业区。2017年9月,寿阳县引进中墨重点项目——艾特尔有机旱作功能玉米产业园,墨西哥“玉米之父”克鲁斯带来的先进技术,由嘉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承建并进行农业生产。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玉米旱作高产种植技术模式,即:机械深松—精选优种—测温精量播种—测土配方施肥—中耕追肥—植保防控—机械化籽粒收获—地膜“零使用”—秸秆全量利用。旱地玉米亩产能提高20%—30%,玉米籽粒容重高出一个等级,色泽亮度明显提高,病虫蚀粒减少2%—3%,订单收购价每斤0.9元,每亩收益提高了1倍以上。
“嘉禾模式的贡献并不局限于使旱作玉米告别广种薄收,实现高产高效,而是在农业现代化的前进路上,起到了明显的示范、推广、带动作用。”晋中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武建林介绍。
2019年,寿阳县被列入我省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县,全面实施旱作农业工程。通过有机旱作农业的示范建设,推动了耕地质量提升、农水集约增效、旱作良种攻关、农技集成创新、农机配套融合、绿色循环发展、品牌建设、新型经营主体培育等重点工程。
就在李志杰忙着春种的时候,位于灵石县南关镇师家沟村的山西中加石膏山冰酒生产项目种植基地,村民张高峰正在拾掇葡萄架子:“种冰葡萄,有钱赚!冰葡萄种植基地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市场’的经营模式,从种植品种、施有机肥、修剪、病虫害防治、收购都有统一的安排,咱老百姓只管操作就行,没有后顾之忧。”
张高峰所说的冰葡萄种植基地是山西中加石膏山冰酒有限公司从加拿大引进冰葡萄深加工项目后,在灵石县建设了冰葡萄种植基地,也是省级有机旱作农业封闭示范片。
据基地负责人介绍,2018年以来,该示范片统一实施标准化生产,农机农艺配套融合、有机肥替代农家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100%。目前项目田平均亩产鲜果可达440公斤,比前两年的亩产增加100公斤,年总增产冰葡萄18万公斤,按每公斤10元计,总增产值180万元。示范片产品实现了有机绿色认证,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合格率达100%,为土石山区有机旱作农业发展以及绿色食品的生产,探索了一套适宜的有机旱作集成技术经验。
寿阳县嘉禾有机旱作高产玉米种植示范片和石膏山冰酒冰葡萄有机旱作农业封闭示范片,都是晋中市加快发展有机旱作农业的缩影。
有机旱作农业是山西农业的一大传统技术特色,为更好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推进有机旱作农业发展,晋中市把有机旱作农业与特色农业、现代农业的发展统筹考虑,同现代农业建设、标准化生产园区创建、特色产业扶贫、设施农业园区建设、生态农业园区建设、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相结合,因地制宜,统筹规划。
在推进有机旱作农业发展过程中,晋中市先后印发了包括《晋中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有机旱作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在内的系列文件,分长期、分年度、分项目,远近结合确定了全市加快有机旱作农业发展的目标任务、重点工作、保障措施,指导全市有机旱作农业的发展。
“按照有稳定区域、有成熟技术、有生产标准、有注册品牌的‘四有要求’,晋中市有序建设了1个省级有机旱作示范县、12个省级有机旱作农业封闭示范片、24个市级有机旱作示范片和‘百万亩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工程’,带动了全市有机旱作农业集成技术的示范推广。”晋中市农业农村局技术站站长连斌介绍。
制定修订38项农业地方标准,形成15种典型的有机旱作农业种植模式,促进农业产业升级
“地还是这地,但有了渗水地膜覆盖穴播技术就不一样了,不用再看老天爷的眼色不说,种的谷子还年年丰收。”4月4日,榆社县五福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一台大功率烘干机正加紧作业,将脱壳的谷子进行烘干,河峪乡西周村村民杨建清守在机器前,看着金灿灿的小米在眼前翻滚高兴得嘴角禁不住上扬。
杨建清居住的西周村,是榆社县五福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谷子封闭示范片的核心区。村里330亩土地使用了渗水地膜覆盖穴播技术,生长期,渗水地膜穴播谷子比不盖膜谷子植株高10厘米左右、出穗率高25%-30%。
2018年,西周村开始推广使用渗水地膜覆盖穴播技术,在村民们的观望和犹豫不决中,当年秋天,20多亩试验田喜获丰收。特别是杨建清种的2.5亩谷子地,收了1300多公斤谷子,亩产突破500公斤,创出榆社县常规谷子产量高产纪录。2019年,村民们纷纷要求使用新技术,推广面积一下增加到330亩。
榆社县五福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谷子封闭示范片所使用的是一套有机旱作农业集成技术,包括早春耙耱、抗旱品种选用、配方施肥,渗水地膜覆盖穴播、增施富硒有机肥、适时收获、机器脱粒等。这样一套标准化种植技术下来,操作简单,省时省力,每亩可节约间苗开支200元左右,种子用量比传统种植节省70%以上,亩增产20%以上,售价较一般小米增加1元,亩增收350元左右。
不只是谷子,同样的土地,只要科学地使用有机旱作农业技术,肯定增产又增效。
对于这一点,王泽岭深有体会。作为祁县东观镇聚盛薯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他的微信上总能收到客商的订货信息。
“采用薯类起垄覆膜栽培这一有机旱作农业技术模式后,品质更好了。除去种苗、肥料、地膜等投入,亩均纯收入在3500元至5000元。这么高的收益在以往是不敢想的事。”
2018年,聚盛薯业合作社利用当地乌马河流域砂壤土质适合薯类生长的优势,吸纳周边10余个村1000亩耕地采用薯类起垄覆膜栽培技术这一有机旱作农业技术模式种植红薯,引入专用品种进行产业化开发,去年亩产量达到3000公斤,部分管理到位地块每亩可达4000公斤。在良好的经济效益的带动下,目前仅东观镇红薯种植面积就在5000亩以上,是晋中优质专用红薯的主产区之一。
依托省级示范县和遍布全市的省、市级示范片和示范工程,晋中市全面加快了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市建设,促进了有机旱作农业集成技术的示范推广和农业标准产业化生产。生产中广泛运用了节水技术、抗旱品种、种肥同播、地膜覆盖、深翻深松、免耕少耕、绿色防控等措施,全市已完成38项农业地方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工作,涵盖了传统作物种植、蔬菜瓜果、中药材等方面,通过标准化生产推行,促进了农业产业升级。
同时,各县(区、市)结合本地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实际,突出杂粮、干鲜果、蔬菜产业,兼顾粮食等大宗作物,积极探索有机旱作农业发展模式。
为提供技术保障,晋中市建立了由100名省级专家、20名市级专家组成的有机旱作农业专家库,大力推行“行政领导+农业专家+农技指导员+基地+合作社+示范户”的包联责任制。
晋中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科科长田永林欣喜地表示:“从单一的旱作技术到技术集成,晋中已形成有机旱作玉米、谷子、荞麦、大豆、茴子白、酥梨、黄芪等15种典型的有机旱作农业种植模式。比如,省级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县寿阳县,就形成了嘉禾有机旱作玉米深松密植技术模式、寿阳县谷子生产全程机械化集成技术、寿阳县高品质玉露香梨有机旱作栽培集成技术3种模式。”
建设国家级农高区(山西农谷),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爬上太谷区范村镇西曲河村的旱垣山坡,从高处望去,一排排银白色的温室大棚,像镶嵌在黄土高原上的一枚枚贝壳。
推开一扇虚掩的小门,钻过一人多高的土门洞,便到了张云林负责管理的温室大棚中,一排排种在基质槽里的番茄苗已有三层开花、二层坐果,再仔细看,每个秧苗根部都有铺好的细细的黑色软管在滴注液体。正在整枝、打杈的张云林自豪地说:“我们园区现在实行的是无土栽培、水肥一体化管理,是自动化新技术!”
“作为有机旱作农业推广的主要形式,水肥一体化具有省水、省力、省工、高效、少病虫害等优点。相较于传统农业,节水量达1/3,亩均产量还可提高一倍。”西曲河村旱垣温室园区技术员卢凯旋告诉记者,地处丘陵和山区交会处的西曲河村,干旱少雨、荒山荒坡众多,自然耕种条件较差。2018年,村里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股份合作模式,依托晋中国家农高区“番茄小镇”的有机旱作农业技术,在荒山坡上建起占地500多亩的32栋旱垣温室大棚,建成全国首创的智能化旱垣温室大棚园区。
“现在园区发展设施蔬菜700多亩,村里70%的农户种大棚,户均年收入突破5万元。去年冬季盛果期,村里生产的西红柿亩产达到0.6万公斤,年总产值可达到534万元。”西曲河村村委会主任麻吕新如数家珍。
西曲河村旱垣温室园区是晋中国家农高区有机旱作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的代表,也为全省山区旱作农业走出了一条新路。
2016年,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太谷全区域内建设“山西农谷”,2019年底,国务院批复同意将山西太谷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为山西晋中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成为全国4大农高区之一。
一年多来,晋中国家农高区以数字化有机旱作农业为理念,加快构建有机旱作农业技术体系和示范推广机制,推动有机旱作农业技术从实验室到地头转化,从有机旱作农产品到功能农产品到功能食品、保健品的提升,聚焦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推动有机旱作农业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建设。
“这个品种叫稼祺100,是我们来到农高区后,通过省农业农村厅种子站审定的最新品种,它的白度、颗粒大小、饱满度都非常好,平均产量在青海能达到每亩250公斤以上,是一个非常理想的品种。”4月6日,在晋中国家农高区(山西农谷)科创基地的旱作先锋稼祺藜麦研究院,山西农谷稼祺种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武祥云一边带着记者参观一边介绍,“通过多年的积累,旱作先锋稼祺藜麦研究院已经积累了3200余种藜麦种质资源,建成了我国最大的藜麦基因库。”
旱作先锋稼祺藜麦研究院是晋中国家农高区(山西农谷)高质量推进科创基地建设,布局“一所、一室、一院、五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包括旱作先锋稼祺藜麦研究院在内的中科院智能农机农谷实验室、谷子研究所、通正农产品检验检测中心已相继建成。这些科研院(所)通过引进高水平人才,在有机旱作机械化、良种繁育、有机产品认证等多个方面均取得了重大突破。
“晋中国家农高区(山西农谷)肩负使命,以有机旱作农业为主题,以农副食品加工为主导产业,在北方旱作农业区农业提质增效、做大特优农产品、做优设施农业、做强现代农业服务业等方面探索示范,努力创造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山西农谷管委会主任李成海说。
据了解,晋中国家农高区获批以来,以“农”为本发展现代农业,以“谷”为核推动科技创新,在科技研发和创新上不断发力,全力促成科研成果落地转化和先进技术推广应用。去年10月,一批由新品种、新材料、新技术集成种植的有机旱作种植模式在晋中国家农高区(山西农谷)有机旱作谷子示范基地获得了成功。
正是在晋中国家农高区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的试验示范下,晋中市有机旱作农业大踏步向前,从技术优势变为了产业优势。
来自晋中市农业农村局的数据显示,晋中市年抗旱新品种展示面积在1100亩以上,抗旱品种应用率达到95%;农作物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了负增长;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了95%。
“全市已建成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基地近17万亩,通过示范建设,推动了耕地质量提升、农水集约增效、旱作良种攻关、农技集成创新、农机配套融合、绿色循环发展、品牌建设、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八大工程,引领了现代农业发展方向,加快了全市农业的转型升级。”晋中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武建林说。
据武建林介绍,晋中市已形成粮、畜、菜、果四大支柱产业,发展了享有盛誉的祁县酥梨之乡、左权核桃之乡、太谷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及生猪养殖基地县,榆次、寿阳无公害蔬菜基地县。全市“三品一标”认证产品181个,成为省城农副产品的主要供应基地和山西重要的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2019年9月,全国有机旱作农业节水交流会在寿阳县成功举办,与会专家高度肯定晋中市有机旱作农业走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的新路。
从单一的旱作技术,到高质量的现代化旱作农业集成模式;从十年九旱的贫瘠之地,到林茂粮丰的宜居乡村,一幅充满生机与希望的绿色画卷,正在晋中大地徐徐展开……
来源:山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