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月前,柴书记还是中铁十七局物资公司昌赣板场党支部副书记。而现在,他皮肤黝黑、风尘仆仆,见面一开口就是:“我们村种植的芦笋,已经到了成熟季,马上就要收割了;我们村的牛羊已形成规模化养殖,乡亲们的收入实现了大翻身……”,俨然一个村党支部书记模样。柴书记名叫柴文惠,现在是汾西县杨木山村驻村扶贫干部。
柴文惠曾是一名军人,1999年转业到中铁十七局,先后在物资公司物资调配中心、轨道板场工作。得知中铁十七局选派扶贫干部时,昌赣板场已基本完工,他便义无反顾地报了名。今年4月初,经组织批准,柴文惠踏上汾西县的黄土地,接受一场新的考验。
杨木山村地势落差较大,各家各户离得较远,柴文惠不辞辛苦,步行至每家每户进行走访。翻开他的微信运动,每天的步数都是在3万步以上。“我敢说,现在你们谁也比不上我的脚力。”柴文惠调侃说。如今,他走在田间地头,查看芦笋长势,并同村民一同收割、运输,成了一个农家“好把式”。
“村民对我们特别热情,特别欢迎。”柴文惠说。原本就在公司项目党支部任职的他,有着一定的群众工作基础。他说:“我们来扶贫,首先得做好群众工作。先从思想上帮他们脱贫,让村民充分信任我们,觉得跟着我们可以让他们生活富裕起来,这样我们的扶贫工作才能更好地开展。”
“随着规模种植的形成,小芦笋爆发大能量,产业链条正在逐步完善。”说起这个,柴文惠脸上又流露出异常的兴奋。在中铁十七局扶贫队的带领下,杨木山村里又种了核桃、药材等。经过全村上下一起努力,各类农产品拓宽了销路,形成了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模式,破解了以往山货走不出去的难题。另外,村里规模化养殖的牛羊,产量提升的同时,肉类品质也进一步优化,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现在,村民收益稳步提高,乡亲们腰包越来越鼓了。
脱贫攻坚本来就是一场硬仗。3个月时间下来,柴文惠体重下降了十多斤。他住的地方是上世纪80年代乡计生委的办公地,单人床很窄。身高体壮的柴文惠临时拿废弃的砖头,加搭了块木板。在驻村联络点吃饭,几乎每顿都是土豆丝和面条。很多时候,天还没亮,柴文惠就已经和同事们开始了一天的走访和工作。
周末回省城待不到两天,柴文惠就急匆匆地走了,走的时候和大家道别,还是念叨:“要赶紧回去,这几天雨多,担心对地里的庄稼有影响,对村里乡亲们的房屋有破坏。”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柴文惠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舍弃优越生活条件,投身扶贫一线,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贡献力量。作为一名退役军人,他传承部队优良作风,将其更好地诠释在了“田间地头”,无悔坚守、无私奉献,体现出国企干部的责任和担当。
来源:山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