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红日照遍了东方,自由之神在纵情歌唱,看吧,千山万壑,铜壁铁墙,抗日的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6月21日7时55分许,4621次旅客列车再次准时驶出太原火车站,开往吕梁山腹地的蔡家崖站。车厢内,一曲《太行山上》引得在座旅客们连连叫好。这趟冠名为“蔡家崖号”的列车在仲夏的朝阳里,迎来自己开通两周年纪念日。
两年前,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对原有货运铁路线全面进行适应性改造,2对“蔡家崖号”列车首次开进了我省兴县蔡家崖村,这个曾经的晋绥边区首府从此结束了不通旅客列车的历史。两年来,“蔡家崖号”穿行在吕梁山间,累计运输旅客达223万人次,成为沿线老区人民追逐美好生活的希望快车。
这两年,“蔡家崖号”融入了老区人民生活
“以前我们坐大巴去太原走盘山国道得走7个小时,去太原看病都得先生场病啊!”68岁的旅客王先生提起“蔡家崖号”开通前,他乘坐大巴回兴县的经历有感而发,引出在座旅客的回忆。
专门培训护工的兴县斯思职业培训学校负责人孙志周说,“蔡家崖号”开通前,当地人出门需要先看天气,一旦有雨雪,山区高速公路就可能封闭,学校就不敢大规模安排护工出去就业。“现在咱们再也不用看天出门了,学员出行也更安全了。”孙志周说,10万护工出吕梁,便捷的交通让“吕梁山护工”走出大山,走进省城,靠自己的技能脱贫致富。
“两年前‘蔡家崖号’刚开通时,我就各种抢票,终于买到了6月22日的车票,回娘家转了一圈儿,还特地发了朋友圈。今天开通两周年了,我又来了!”列车上,旅客赵娜脸上露出掩饰不住的喜悦之情。
原来,赵娜是兴县某学校的一名语文老师,她的娘家在白文东。在“蔡家崖号”开通前,每次回娘家只能坐大巴。“大巴每天只有中午一班车,票价20元,如果错过了,就得花200块钱打车回,加上老大还晕车,都不敢多回娘家。”赵娜说,“现在好了,带俩孩子,火车票13块钱,连上两头公交车也就15块,坐着也舒服,一有时间我就回娘家蹭饭。”
老家在青岛的王女士说,她的公公是兴县人,因病需要人照顾,她便在每年的寒暑假之际,带着孩子一起回兴县。而每次从太原转乘大巴回兴县时,都仿佛是“人在囧途”的翻版。“我家姑娘晕车晕得厉害,每次走盘山路,吃晕车药都不管用,从头吐到尾,回家后总得一星期才能缓过来。”王女士一边说,一边看了眼坐在身旁正在看书的8岁女儿,“现在好了,还能坐在车上看会儿书,我也能偷个懒。”
据统计,“蔡家崖号”列车开通两年来,已累计开行2792趟,运输旅客223万人次,极大方便了老区人民出行。
这两年,“蔡家崖号”拉动了老区人民增收
“再不到邻居家借米借面,再不到武家坡去把菜剜……”一曲晋剧《大登殿》在车厢响起。这是为庆祝“蔡家崖号”开通两周年,太原客运段乘务员们组织的文艺表演。带外孙女回岚县的刘金锁也和着唱腔轻哼着。“火车一通,这两年到我们这边旅游的人可多了。我们这的土豆、莜面名气也大了。”刘金锁说,“就像这戏里唱的薛平贵、王宝钏,我们像是坐了金銮殿啦!”
作为革命老区,“蔡家崖号”所经沿线旅游资源丰富,蔡家崖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更是全国知名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为服务老区发展,太原局集团公司将原“兴县北站”更名为“蔡家崖站”,把列车命名为“蔡家崖号”,并以红色旅游为主题对列车进行装饰。车厢里,摆放沿线旅游景点、土特产宣传页,安排乘务员专题介绍,有力带动了沿线旅游业和农特产品销售。
在蔡家崖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旁边,2018年投入运营的红色一条街上,最火爆的一家饭店当数开在尽头的永兴饭店。老板白新勇是土生土长的兴县人,2003年他和妻子开了一家不大的小饭店,主要客源是来往的大车司机。自从兴县旅游业逐步发展后,客流量逐日增多,越来越多的旅游团和单位乘坐“蔡家崖号”到老区参观,白新勇和妻子便扩大了饭店规模,建成了两层小酒楼,“原来是夫妻店,现在还雇了5个人。”白新勇一边忙碌手头的活计一边喜滋滋地说。
在兴县红色一条街的一家店铺内,用彩线绣成的喜鹊、各色手工小布底鞋、绣着虎头的荞麦手工枕头……各类纪念品琳琅满目,老板娘正坐在一旁,飞快地穿针走线缝制鞋底。“这个老虎枕头我两三天就能做成,小鞋子一般四五天做成。”老板娘笑着说,以前她就是一个家庭主妇,现在开了店,把自己做的手工绣品卖给游客,多了一份收入,日子越过越好。
兴县第一书记贺建军介绍,自从“蔡家崖号”开通以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乘坐火车来到蔡家崖,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同时也带动了红色旅游产业。“去年全村人均收入达到7200元,其中红色旅游带动的收入占比逐年提高。随着蔡家崖号列车的运行,相信我们的脱贫致富路会越来越好。”
据了解,两年来,红色文化旅游产业逐步成为兴县经济的重要增长极,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均保持了18%以上的增幅。
这两年,“蔡家崖号”拓宽了老区扶智前景
一路上,“蔡家崖号”途经娄烦、岚县、临县、兴县,这些地方曾经都是贫困县,由于地势偏僻,交通闭塞,年轻的优秀教师们难以“走进来”,这些地区的中小学教师资源常年都处于匮乏状态,而生长在老区的孩子们又很难走出去。
“‘蔡家崖号’开通前,山里的不少孩子辗转400多里地,到太原、晋中求学。但路费贵、山路不好走一直是个大难题,老师们想出去学术交流也不方便。”从太原回兴县老家的尹贵多,曾任职兴县教育局,他深深感受到了“蔡家崖号”对教育的影响。“后来兴县建了120师学校,从全国招聘优秀教师,但交通仍是制约师资力量的一个因素。前年火车一通,很多问题都解决了。”
年仅28岁的牛姝淼是太原某学校的一名小学班主任,她之所以乘坐这趟列车是因为要赶去兴县支教。“以前我都是坐大巴来,然后再转乘公交车去学校。大巴一天只有一趟,错过了就没办法了。”牛姝淼说,作为一名特岗教师,她需要定期去兴县辅导7名小学生,“错过一天,就耽误孩子们一天的学习啊!”
正趴在小桌板上“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年轻人吸引了山西晚报记者的眼球。“我有晕车的毛病,所以就坐火车了,还能利用这个时间多看会儿书。”原来这是一名太原科技大学大四的学生,正在准备考研,希望明年三月份能顺利考入北京理工大学,所以分秒必争。
“我读高中在太谷,读大学在太原。这两年有火车后,路上最舒服。”刚从山西大学毕业,准备回兴县的牛韶瑞说,“以后学弟学妹们上学有福了。”他正准备报考公务员,希望能回兴县,建设家乡,因为他相信兴县一定会越来越好。
这些年,兴县的教育水平逐年提高。“以前送出去几十个普通高校大学生都是‘丰收年’,现在每年有考清华北大的都不稀奇。”尹贵多说,现在兴县一年能送出去几百个大学生,仅重点大学就能送出去一百多个。“县里组织老师们出去学习交流也方便了,大学生们出去回来也便利了,说到底这趟车是一趟充满希望的列车啊!”
来源:山西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