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节约成本改善办公条件提升品牌形象
★ 便于举行业务沙龙专业培训律所互动
★ 提升区域法律服务品质拓展服务功能
★ 成员荣辱与共相互监督品牌利益一体
共享律师中心、共享律师团、联合律师事务所……如今,共享概念已广泛运用到律师事务所的发展中。
2016年9月1日,全国第一家资源共享的律师楼——北京联合律师楼正式成立,至今已有41家律所入驻;同年9月10日,上海律派巨匠律师机构成立,这是中小型律师事务所在保持原名称及内部管理体制前提下成立的共享律所;2017年12月1日,广东广州律师大厦挂牌成立,截至目前,已有26家大中型律所签约进驻……
近年来,全国各地共享律所接二连三地建立起来。这种新业态律所优势在哪里?是否会成为律所未来发展的方向?近日,《法制日报》记者就此展开调查。
降本增效树形象
“写字楼房租在律师事务所运营成本中占比最大。共享律所模式可以使个人律师事务所或小型律师事务所节约成本,改善办公条件,对提升律所品牌形象大有裨益。”北京都城律师事务所主任桑圣元对记者说。
据了解,北京联合律师楼的律师办公室以“套餐价”出租,可享受“全包”服务,包括可以无偿使用会议室,物业、停车免费等。
为优化法律服务功能,广州市白云区政府给予入驻广州律师大厦的律所及关联企业、龙头企业每月每平方米10元的减租优惠。
“共享律所的优势在于为律所和律师提供共享空间、律所行政和后台综合服务,降低律所管理压力和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多名受访律师认为,对于中小型律所,实现低成本高效益是生存的关键。尤其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时期,降本增效的需求愈发凸显。
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现有99家律所,规模所和品牌所相对较少,中小律所占71%,行业发展存在瓶颈。南京借鉴广州律师大厦的经验,于今年4月3日,正式成立首家秦淮共享律师中心。
两个月后,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双塔街道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联合当地6家律所成立共享律师团公益平台,为市民、外来务工人员提供法律咨询、协助调解、法治宣传等一站式法律服务。
北京市嘉安律师事务所主任郑爱利说:“司法实践中,办理许多具体案件要求律师具有驾驭不同法律专业知识的能力,共享律所方便举行业务培训沙龙,邀请法学专家讲网课,邀请资深律师开展专业培训,还能组织与社会其他律所进行互动交流。”
“对中小型律所和刚拿到律师执业证的新律师来说,共享律所是一条好路子。”在中国法学会律师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李轩看来,共享律所对客户来说增加了服务主体,也整合了中小型律所服务力量,利用各律所的业务优势,相互交流取长补短,有助于大力推动区域法律服务业品质提升,拓展法律服务功能,是满足不同企业和群众法律需求的有效途径。
群策群力解难题
成立北京联合律师楼之前,郑爱利曾做过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北京逾6成律所为15人以下的中小型律所,规模小且分散,群众有需求时不便找到;对政府和律协来说,不能进行统一管理;此外,中小律所运营成本高,自立门户不易。正是这些原因,促成北京联合律师楼的成立。
“北京联合律师楼成立之后,除了能共享办公区域、办公用品,最主要的优势是能共享所有律所的疑难案件。联合律师楼好似‘综合诊所’,集合了大家的智慧和经验,合力会诊,尽快解决疑难案件。对于客户来说,得知自己的案件被重视,满意度也会提高。”郑爱利说。
李轩很支持中小型律所共享作业的模式,他认为,这种模式可以节省业务成本,加强业务交流沟通。同时,各律所保留主体身份,具有独立性,不至于因为这种合作和共享影响各自依据律师法开展业务的独立地位。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法律硕士学院院长许身健则认为:“共享律所不仅能解决中小型律所运营成本高的问题,有利于群众对律所进行多样选择,从而获得高性价比的法律服务,还能解决政府统一管理难的问题。”
郑爱利说:“联合律师楼既能共享物理空间又能共同发力解决疑难案件,是一件实现共赢的好事。从这几年的发展情况来看,政府、群众和律所都认可共享律所的方式,值得推广,共享律所模式也是大势所趋。”
相互监督保长效
充分肯定共享律所模式的同时,受访律师都认为,共享律所尚存在需要完善的地方。
有律师提出,共享办公通过出租办公桌,解决了律师没有地方落脚、不方便打印资料的难题,但是解决不了盖章难的问题。
针对这个问题,郑爱利说,北京联合律师楼准备引进能让律师线上工作更方便的软件系统,解决盖章的问题。如果把单体案件管理也列入电子系统,就能让律师的工作效率更高。
李轩说:“采取共享合作方式既是现实需要也是大势所趋,但是不能为了节省成本而给客户提供劣质的法律服务,也不能因为采用共享模式而使人员、业务界限不清,给客户造成利益损失。所以,共享律所要加强自律和监督管理。”
郑爱利给记者介绍了北京联合律师楼的应对之策。“北京联合律师楼的所有成员荣辱与共,品牌利益一体化,这里实行相互监督,享受高性价比工作环境的同时,若有律师、律所违反律师法规定,就要付出离开联合律师楼的高代价。”郑爱利说。
来源:法制日报-法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