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推进北方地区清洁取暖已成为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的民生工程。2017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十部委印发《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规划(2017-2021)》,提出到2021年,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率达到70%,农村地区清洁取暖率达到40%以上。我国北方地区14个省市需供暖的农户约6582万户,取暖建筑面积达65亿平方米,基本没有集中供暖,主要采用火炕、煤炉、土暖气或柴灶等。2016年农村地区取暖用散烧煤约2亿吨标煤,使用总量大、时间集中,污染物排放严重。实现清洁取暖已经成为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重要期盼。
近年来,在国家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支持下,农村地区清洁取暖取得显著成效,“煤改电”“煤改气”等工程大力推进,但目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农村地区基础设施薄弱,节能建筑存在短板。我国农村家庭配电网容量较低,需进行新一轮农村电网增容改造,受成本和安全的限制,只有部分城郊有燃气管网。北方农村建筑以自建房为主,80%以上的建筑没有节能措施,围护结构热工性能较差,热量损耗大。二是电代煤价格较高,农民承受程度低。以北京地区为例,采用电采暖,一个供暖季计取暖费为40元/m? -60元/m?,如考虑谷电时段运行耗电量占总耗电量的50%(平价电0.4883元/度;谷电价0.3元/度,市、区两级各补0.1元/度),农户仍需取暖费用24元/m? -36元/m?,普遍高于一般农民家庭承受能力,存在重新使用散煤供暖隐患。三是天然气缺口大,气代煤保障能力不足。我国天然气对外依存度高,随着“煤改气”的推行,天然气供给缺口将越来越大,且供暖供应季节性调峰能力不足,国家能源安全难保障。四是未充分利用农村地区丰富的秸秆等资源,生物质供热占比低。由于技术路径不明、地方缺乏有效政策指导等问题,2018年生物质供热目标实现率仅为21%,如无政策改进,预计2021年目标实现率最多达到50%。
为加快推动我国北方农村地区清洁取暖,建议首先要加强农村建筑节能改造,实现建筑能效提升。要进一步加强监管和实施,对新建建筑严格执行国家设计标准。对已有的非节能建筑,采取政府财政补贴、集体和个人出资等方式筹集资金,逐步进行围护结构和供暖系统的节能改造。其次,要因地制宜采取多种供暖方式,实现清洁能源替代。综合考虑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条件、资源禀赋和居民生活习惯等因素,采取适宜的供暖方式。对临近城区、经济条件较好且居住集中的村庄,可以考虑延伸市政供暖管网或采取局部集中式供暖;对地热、太阳能、生物质等资源丰富地区,可采用热泵、太阳能热水和成型燃料等供暖技术;还可以推广“多能互补”技术,构建多元供暖体系。再次,要提升生物质能供热技术水平,实现清洁化便利化经济化。生物质成型燃料、捆烧、热解炭气联产、沼气等供暖技术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开发出多种低能耗、轻简化、系列化成套装备,探索出适宜我国城郊融合村、集聚提升村、居住分散村等的供暖技术模式。相关部门要加大政策支持和引导,因地制宜地明确供暖技术路径,加快开展生物质供热技术示范和推广。最后,要探索绿色供暖价格补贴机制,保障农村清洁供暖可持续。据统计,在当前政府补贴前提下,2018-2019年度采用“电代煤”“气代煤”的农户,实际支出高于预期水平的仍占22%。建议探索建立依据节能减排指标的绿色供暖价格补贴机制,提升清洁供暖的比较优势和市场竞争力,保障农村居民在可承受价格范围内清洁取暖。
来源:山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