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杨雅菁,女,44岁,太原市小店区人民医院内科医生,山西省第四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
“在武汉工作的这些日子里,说不累、不苦、没有恐惧,那都是安慰别人的,所有的辛苦、汗水与泪水只有自己清楚。有很多队友失眠、焦虑,需要配合精神科医生辅导来调整状态,但没有一个人请假退缩,因为中国力量、中国速度、中国精神支撑着我们。勇于担当,不负重托,用生命守护生命,坚决完成任务的信念让我们坚持着,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说这些话的是太原市小店区人民医院内科医生杨雅菁。
杨雅菁离开太原的时候,刚刚过了元宵节,疫情正急;她回到太原时,满城丁香花都开了。看到口罩背后的一张张笑脸,杨雅菁不禁泪目感慨。
使命:转战两所医院
2月9日凌晨1时40分接到任务,16时30分落地武汉。2月10日,杨雅菁及其队友149人接管了武汉硚口区武体方舱医院,用了一天时间进行培训。2月11日,正式进入武汉硚口区武体方舱医院工作,床位220张,分A、B、C、E四个区,每个区一名医生一名护士,管理55个病人。
进舱前,都要穿上纸尿裤,穿一层防护衣、两层隔离衣,要戴三层帽子、一个N95口罩,戴上两双外科手套,穿上两双鞋套,最后再戴上护目镜和外科口罩,这些武装也让每个人感觉到呼吸不畅、行动不便,大家需要小碎步小心走路避免踩着鞋套摔倒。
进入舱内,杨雅菁被惊到了,甚至感到“震撼”,大大的体育馆被分割成好几个区域,刚开舱的医院住满了新冠肺炎确诊病人,她已顾不了防护对自己引起的种种不适,立即进入状态,查房、了解病情、看病历、写病历、跟病人沟通、查阅检查单、阅片、安抚情绪不稳定的病人……很快,她和病人熟络起来,“杨大夫,帮我看看片子”“杨大夫,我什么时候可复查核酸”“杨大夫,我的药怎么调整”……忙碌着,忘记了饥饿,不觉得寒冷,内心充实着。病人一直道着感谢:“谢谢你们从山西那么远来为我们治病……”
讲话太多还不能喝水,杨雅菁感觉呼吸更不顺畅,嗓子有些嘶哑,护目镜更是因为哈气太多已模糊不清,还顺着镜框滴水,工作起来更困难,但这丝毫不影响她的工作,一刻一时都不能也不敢停歇,硬挺着用没有被模糊的很小视野去观察病人、记录病历。
自2月11日硚口区方舱医院开舱以来,截至3月1日晚休舱,累计收治病人330人,重症转诊32人,治愈出院232人,治愈率为70.3%,排名武汉市方舱医院之首,山西医护在不同的岗位上团结协作、互帮互助、保质保量地完成了上级交付的任务,并且创造了“山西经验”。
来不及休整,3月3日杨雅菁和队友又正式转战武汉袁家台医院,病人中有许多还有很多基础疾病,除了系统治疗新冠肺炎,还得进行基础疾病的治疗,监测血压、血糖,调整血压、血糖,有些有精神疾病的患者,会请精神科专家为其调整治疗。在袁家台医院工作了21天,95%的患者痊愈,于3月23日正式移交。
因为山西省第四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在新冠肺炎防治工作中的突出表现,战果累累,获得了国家卫健委、人社部、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全国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集体”光荣称号,这是山西医疗队获得的唯一一个国家级集体荣誉,也是全队300人的骄傲和自豪。
闯关:挺一挺就坚持下来了
2月9日16时30分落地武汉,当时天阴沉着,飘着小雨,受疫情影响,杨雅菁和队友们的心也跟着有些阴郁。到达驻地硚口区江湾壹号酒店,面临的第一关是武汉的湿冷,尤其对于暖气正热的北方人来说更是难以接受,深入骨髓的冰冷还夹杂着潮气,因为控制病毒传播,所有宾馆都不能开空调,房间里只有0℃左右,杨雅菁穿着棉睡衣、袜子,尽管和衣而卧,但钻进湿冷的被子里仍瑟瑟发抖。
方舱医院工作是第二道关口,其间的艰难辛苦只有进舱的医护人员才能体会到。通常要在舱内工作7个多小时,对于穿着五层衣服、三层口罩、三层帽子、三层手套的医护人员来说,确实是对身体和心理的考验。出舱时,大家会很小心地按流程脱去防护服,丝毫不敢懈怠,任何一个步骤做不好,随时会有被感染的可能。
接下来,还有一道道挑战。
出舱后,脱去所有的防护衣物,穿着单薄的刷手衣,做院感的战友会为大家从头到脚、从前到后用酒精喷洒做消杀。站在寒风中,浑身湿漉漉的,满身都是酒精,有时会喷到眼睛里,还有呼吸道都是浓重的酒精,大家就这样瑟瑟发抖地坚持着。
因为工作时间长,通常从酒店出发—进舱—出舱—回酒店,需要10个小时左右,不吃不喝不上厕所是常态。比如上早班,6时起床,没有早饭,少喝一点水润润喉,吃块巧克力补充点能量就出发了,工作完毕回到酒店就下午4时左右了,用84消毒液浸泡所有的衣服半小时,洗热水澡半小时,这时候才开始吃第一顿饭,盒饭是中午的,早已冰凉,只能用开水泡一泡,随便吃几口。
如果上夜班,前夜班下午6时30分出发,出舱后坐上车回酒店已是凌晨4时左右,车厢里异常安静,靠在椅背上大家就沉沉地睡着了……如果上后夜班,那必是一夜无眠,第二天回到酒店就上午10时多了,战友们都拖着疲惫的身体,一句话都不想说,但回到房间仍要仔细洗澡、洗衣服,流程一样不能少。因为必须用很烫的水洗澡洗头,头发洗得又黄又枯。用84泡过的衣服,斑斑点点如同豹纹一般。
勇者无惧。2月25日下午,杨雅菁进舱不久就出现了呼吸严重不畅、心慌、恶心的情况,此时正好有病人入住,她坚持着到病床前问病史,好几次隔着口罩干呕,一滴滴的汗水流下来,病人也看出来她不舒服,关心地问怎么了。
坚持处理完这个病人,护士劝她出舱吧,杨雅菁犹豫着,离交班还有5个多小时,这样出去没有人接班舱里的病人怎么办,再来新病人怎么办?她不再犹豫,慢慢做起深呼吸,并慢慢走到患者出入口的那个舱门,那里空间大,有风,缺氧症状渐渐好转,大概半个小时后她感觉缓过来了,又重新进去接收新的病人。
杨雅菁说,所有的队友几乎都有出现缺氧症状的时候,为了能坚持工作,为了不“浪费”一套防护服,用各种办法缓解症状,大家都挺着,就真的挺过来了。
感动:您就是我们最亲的人
回忆起在武汉自己诊治的病人,杨雅菁说,武体方舱A区住着一对被确诊为新冠肺炎的母女,丈夫患新冠肺炎后很快去世了,噩耗让母女俩伤心欲绝,入舱治疗期间,懂事的孩子每天按时用手机上网课,妈妈郁郁寡欢,杨雅菁内心无比酸楚。稍有点空闲,她会去和这位妈妈聊天,告诉她要坚强,生活还要继续,孩子需要她,鼓励她勇敢地面对生活,一切都会好起来。她也会轻轻地抚摸着小女孩的头,告诉她要开心面对每一天,好好学习,也要保护眼睛,照顾妈妈……在母女俩心里,杨雅菁就是她们最亲的人。
还有一个27岁的女孩,她的生日就是在武体方舱医院里度过的。那是她有生以来过得最难忘的一个生日了,杨雅菁和医护人员们为她送上了生日蛋糕和山西特产,祝福她早日康复,平安幸福!她流着激动的泪水感激地说:“谢谢你们!你们医者仁心,我会永远记住你们!”女孩出院后,专程写来感谢信,信中说,“如果万事开头难,那请结局一定要圆满”,预祝山西医疗队早日完成任务,凯旋回家。这一句话让杨雅菁记忆深刻,生出一种勇气和力量。
在袁家台医院,患者为山西医疗队唱歌、歌伴舞、做手语操。心灵手巧的女患者们还用五颜六色的塑料袋、吸管做出一朵朵玫瑰花,献花的那一刻,杨雅菁和队友们都落泪了。
杨雅菁在武汉的日子,就是医院和宾馆两点一线,家人的牵挂是她心里最柔软的部分。接到任务后,她和老家的弟弟、弟媳通话,帮着隐瞒母亲,电话那头的弟媳哭得稀里哗啦,只会说一句话“姐,你不能去武汉,你真的不能去……”
来到武汉第三天,正在培训中,妈妈发微信视频,犹豫了2秒钟她接起了电话,一见老妈,刹那间泪水涌入眼眶,赶紧说,“妈,视频信号不好,咱们语音吧。”妈妈说,“你在家吗?看疫情还是严重,这两天一直担心会不会抽你们到武汉?”杨雅菁安抚妈妈“不会的……”又过了4天,下了班回到酒店,30多个未接来电都是妈妈拨打的,微信里妈妈留言“妈知道你去了武汉,国家需要我儿,妈不拦着,但是要告诉妈真实的情况”……
平安回来,杨雅菁说,自己身后有多少亲友同事、陌生的人都把祝福送给她和队友们,她牢牢地记下了这份深情。
在乌金山休整的14天里,杨雅菁回顾了自己40多天白衣执甲的经历,写下6000字的日志,和太原市小店区人民医院的同事共同分享战疫感受。而今,杨雅菁又忙碌在小店区人民医院内科,也时刻关注着全球疫情的发展。她庆幸,自己是抗疫大军中的一员,是一名随时整装待发的白衣战士,逆行武汉,是一次超越自己,是一次耐力与韧性的磨炼,是一次意志与精神的洗礼,是一次使命与责任的感召。采访结束时,她的目光坚毅而明亮,说道:“祝山河无恙,国泰民安”。
来源:山西晚报